全方位科技服务,助力项目产业化落地
当前团队已经完成概念验证,完成了HubChain跨链即服务产品开发,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支持超过6种120条异构链的跨链互通,支持密码级安全的隐私保护与溯源监管,先后签署各类企业项目合同超过500万元,预计2025出货量超过十余套。同时,累计申请相关专利20余项。当前团队已在筹备注册成立公司,并计划2025年在杭州滨江区落地并申报“5050”人才项目。
经过系统化的验证测试,在核心团队的通力合作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终端设备已成功部署于三沙市应急搜救、空军航空兵指挥等多个重要场景,获得用户单位的高度认可。团队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先后签署各类企业项目合同超过5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24项,其中包含3项国防专利。该项目已成为"慧眼行动"的标杆示范,为多家单位的军民融合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目前核心产品通过系统内搭载的车辆智能监管与安全营运关键技术,建立了车辆运行状态感知及主动预警方法,提出了营运车辆及企业风险评估、分级和预警方法,产品已覆盖山东、广东、辽宁等省份12504余辆车辆,系统平台接入重点营运车辆近5万辆,实现了桥梁、隧道、服务区、恶劣天气等多种环境下的车辆身份有效识别。已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形成深度合作。已注册成立产业化公司,并计划于2025年申报“5050”人才项目。
当前团队正在进行概念验证,针对公安巡检垂直领域,与杭州公安、滨江公安深度合作,针对公安常用的用于侦察的无人机主要以大疆系列无人机为主,但在恶劣天气,如大风、降雨条件下无法使用的行业痛点,进行抗风抗雨特种无人机开发,目前已完成整体设计,预计于2025年中旬开发完成。已与恒链条制造、马龙科技等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累计申请相关专利5项,授权2项。
团队研制了通用航空飞行监视系统、AWOS气象自动观测基站、航空监视地面站、微小型便携式机载设备等多款具有核心优势的产品
当前团队已经完成概念验证。完成了多款被动式外骨骼设备开发(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等,并计划逐步实现主动型康复人形机器人开发。产品性能整体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并与苏宁、菜鸟、尖叫科技以及上海傲鲨智能等建立战略合作及业务关系,获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先后签署各类企业项目合同超过100万元,已在电网巡检、工业助力等多个领域实现验证。累计申请相关专利36项,授权10项。当前团队已在筹备注册成立公司。
目前已完成“机场跑道智能感知系统”产品定型,项目在杭州萧山机场准确识别工作人员异常行为,平均准确率高于8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与浙江省机场集团及其下属机场共同申报并立项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机场集团有意愿基于该系列产品共同推动公司化。在智慧公路方面,已在四川某高速公路路段实地部署,并得到了四川新闻联播智慧交通专题的报道。技术模式已在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复制推广,多个示范项目有签约意向。
研制出民航客货机四舱智能监控系统,申请发明专利12项,与欧洲空客、美国波音等公司研发的同类系统相比,本项目研发系统在视频成像清晰度、监控区域覆盖范围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智能分析、异常事件预警、空地实时视频互联等方面填补国际同类系统空白。项目团队作为牵头方获批一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物联感知的民航飞机四舱立体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尖兵),获得项目经费1800万元。
当前团队已经完成概念验证,建立了机器人视觉垂直领域大模型,搭建数据制备管理平台,以机器人视觉智能赋能高端工业制造。牵头获批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1项(项目名称:面向领域大模型的数据准备、优化与增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蚂蚁集团、浙江万航等优质企事业单位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签署各类企业项目合同超过600万元。同时,累计申请相关专利30余项,授权13项。当前团队已注册成立,并计划2025年在杭州滨江区申报“5050”人才项目。
当前团队已经完成概念验证,完成了DLP-L、DLP-M、DLP-S、DLP-XS四款相机产品开发,产品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与美的、九纵智能、华工装备、华夏易联等建立战略合作及业务关系,先后签署各类企业项目合同超过400万元,预计2025出货量超过100台。同时,累计申请相关专利20项,授权8项。当前团队已在筹备注册成立工业视觉科技公司,并计划2025年在杭州滨江区落地并申报“5050”人才项目。
当前团队持已完成概念验证。完成了32通道极弱脑磁成像测量装置、64通道移动式心磁成像测量装置等核心产品开发,通过无创、无辐射方式实现心梗、脑梗等疾病的早期精准预警,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技术团队与杭州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高新金投)联合成立的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无液氦心磁成像设备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其设备已进入全国9省市18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截至2024年10月,累计采集超6万例临床数据,急性心梗识别准确率达95%,年产能达12台/月,拥有4项授权专利。目前,本项目产品已在10家在杭医院先后部署,位于浙江德清的生产基地正加速布局,预计2025年心磁成像设备年产能将达300 台,实现产值上亿元,可应用于心梗、脑梗、肿瘤等疑难疾病诊断,后续企业还将研发配套的检测系统,及可穿戴式监测设备。
基于智慧机场场景下的民航领域产业化项目,目前已有6项验证成果在机场投入使用,各类参数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基于验证成果,与机场集团共同申报并立项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机场集团有意愿基于该系列产品共同推动公司化。
团队与滨江公安联合打造的自主人机交互系统“滨小新”,该系统基于国产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并融合奥体专属知识库,能够进行高效检索。在演唱会、赛事等大型活动期间,“滨小新”可部署在入口、观众区及主要通道,承担信息查询、引导服务和安全巡逻等任务。“滨小新”不仅能够准确识别问题,还能基于当前位置提供最便捷的路线指引,并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为大型活动安全保驾护航。目前,杭州滨江公安人形机器人“滨小新”正式入列,引发央媒及省市主流媒体关注。
团队牵头与滨江公安、杭州市公安局警航办、华数传媒组建“滨江区低空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创新应用无人机建模技术,在亚运场馆安保中实现人流密度动态监测,通过空域广播系统完成突发性人流聚集的智能疏导,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实现低空安防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城市级应用的实质性跨越。
当前团队持续进行概念验证。目前已完成杭州奥体中心“空地一体”管控平台产品定型,项目在杭州奥体中心进行实验验证,内置的AI识别算法可支撑消防巡检业务、人群异常巡检项目、违停车辆巡检项目等多个场景,平均准确率高于90%,召回率85%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与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及其他相关合作单位共同申报并立项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为平台管控场景的扩展提供了更大的试验场景,验证结果将为平台的进一步推广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当前团队已经完成概念验证,完成了空中灵巧抓取无人机、水空复用无人机等产品的开发,产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形成的“空中抓捕特种无人机系统”等国家级技术攻关成果入选《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为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动能与人才支持。“无人飞行器风险识别、灵巧与安全操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3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科技奖一等奖;“氢动力智能安全无人机”获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与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杭州智元研究院、北京羽寻智能科技等建立战略合作及业务关系,先后签署各类企业项目合同近300万元,并针对水质检测、公安巡检等多个场景完成验证。同时,累计申请相关专利80余项,授权50项。当前团队已在筹备注册成立无人机科技公司,并申报人才项目。
项目主要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机器人与测控技术实验室”进行转化,前期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及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SCI 80余篇,EI 2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项目强相关专利12项,形成了部分实验室产品,但未形成具体聚焦领域的产品、样机。
团队在雷达领域研究及积累超过20年,聚焦雷达高精度环境感知技术创新和应用,先后发表相关论文11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另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0项,研究成果丰硕,且获得国内第一幅SAR图像。在此基础上,团队成立了产业化专业团队,急于探索产品落地应用场景,拓宽雷达尤其是毫米波市场,追求产品的大规模量产推广,加快市场化进度。
电机系统量大面广,节电潜力巨大。团队20多年一直开发无铁芯永磁盘式电机,是所有电机中最高效最节能的新型电机,其有别于传统电机的径向磁场,采取轴向磁场结构,使得电机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高,核心团队依托之前中美无铁芯电机成功应用经验,经过长时间的攻克,成为国内第一家研发成功,并能够实现量产大功率无铁芯永磁盘式电机团队,在校期间完成了实验室样机开发。
本项目主要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复杂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转化,前期已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重大专项3项以及多项纵向科研项目,搭建了完备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及基础开发环境平台,在工业机器人智能系统和基础核心软件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商务合作:business@bhpocc.com项目申报:project@bhpocc.com电 话:13581664931地 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炬航弄99号
微信公众号